6月19日晚,我院公共管理与发展系与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nml)期刊共同发起的国际视域下的非营利部门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一讲顺利在线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彭小宝受邀作了“社会创业者自我评价对社会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分析”的学术报告。我院董强教授主持本次讲座。nml副主编、罗格斯大学副教授陆家欢参与此次讲座。四十余名校内外师生参与此次线上讲座。
彭小宝首先介绍了一个社会创业项目的干预实践。在他的支持下,该社会创业项目组建了一支兼备学术研究、医疗营养助力、公益基金投资、商业运营经验和餐饮销售能力的团队。该项目原本计划开发营养餐,与社区团购以“堂食 外卖”合作销售。然而,随着各方利益矛盾的不断激化,创业团队分崩离析。彭小宝老师从该项目实践中发现,社会创业者个人的人格特质与组织的发展态势息息相关。传统非营利组织面临着发展困境,而社会企业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重失灵的创新型组织。但是,现有研究很少从个人特质角度对社会企业创业导向进行理解。此外,现有研究对创业导向在非营利情境下的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在个体层面。由于社会企业家的双重使命(经济使命、社会使命)定位,他们的个性特征更加复杂。彭小宝从人格特质的角度出发,将非营利创业的研究重点从组织层面转移到个人层面,揭示创业者在社会企业中如何塑造创业行为。
在理论层面,彭小宝对商业情境下和非营利情境下的创业导向进行了比较。从动机来看,商业情境下的创业导向更加关注由利润驱动的股东价值,非营利情境下的创业导向更加关注服务社会,同时保持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从过程来看,商业情境下的创业导向强调将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过程作为产生利润的工具,服务交付过程更加关注需求端。非营利情境下的创业导向强调与社会使命相关或增强核心服务的过程和功能,通常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提供服务,更加关注供给端。从结果来看,商业情境下的创业导向更加关注财务绩效,并关注一定的社会绩效,而非营利情境下的创业导向更加关注社会绩效。
他基于此提出了整体的理论框架。研究的自变量是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主效应是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影响其创业导向。除了主效应,他还在研究中考虑了创业者的趋近动机和规避动机的中介效应,以及创业者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理论框架,他提出了六个研究假设: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导向呈正相关;趋近动机在创业者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导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规避动机在创业者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导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即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导向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社会经济地位对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趋近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趋近动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显著;社会经济地位对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规避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创业者的核心自我评价与规避动机之间的负相关性越强。
彭小宝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全国的社会创业者进行了数据收集。之后,他对303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定量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证实了上述6个假设: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企业家导向呈正相关;趋近动机在创业者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导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规避动机在创业者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导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地位对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趋近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社会经济地位对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与规避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该研究对社会创业者的相关议题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第一,从人格特质的角度丰富了对创业导向的理解。从社会企业的双重属性出发,探讨创业者人格特质与创业导向直接相关的机制,超越了传统创业文献的界限,丰富了对创业导向形成因素的理解。第二,将研究视角投向社会创业者个人。探究创业者核心自我评价对创业导向的微观影响机制,即自我认知调整的结果如何影响社会企业的发展趋势,并区分了两类动机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边界效应。第三,弥补了以往研究对中国等新兴或发展中经济体的社会创业行为关注的不足。
董强教授感谢了彭小宝对系列讲座的支持,并简要评述了此次讲座。社会创业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新议题,彭小宝对于社会创业者的个体特征研究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问答环节,他回答了与会者的提问,包括如何从学术层面理解社会创业个体,中国情境下的社会创业研究前景,如何将实践中的困惑转化为研究问题以及发表英文论文的经验与挑战等。
【图文供稿/公共管理与发展系 责任编辑/王树远】